第(2/3)页 黄灿灿的稻穗隐在发黄的稻叶中,负责农事的陈大是天天长在田边。 时常蹲在田边傻笑,有时天黑了都要陈氏喊才回家。 铁蛋、王兴旺家、包九家,一听紫玉家要收稻,三家人也齐聚在稻田边。 等着紫玉一声令下,开镰收割他们各自的五亩稻田。 站在宽宽的田埂上,一身农家打扮的紫玉,拿着一把磨得雪亮的定制镰刀,高高举起。 “开镰喽!” 紫玉第一个下到放干水的稻田,唰唰两刀下去,一把沉甸甸的禾杆割断。 排在田埂上的人,纷纷下田弯腰收割,那小心翼翼的样子,生怕把禾杆弄痛了。 男女老少齐动手的热闹场面,在这大山深处上演。 负责挑选谷种的陈大,游走在每块田地边,肩上挎着的篮子逐渐发沉。 人多力量大,近六百亩水稻五日便抢收完。 晒坝和院子内,都铺满了谷粒,在这阳光充足的夏季,三天便晒干、风干净过称。 亲自计数的紫玉,听到周围一阵阵的抽气声,笑得嘴都合不拢。 一帮没见识过高产的人,这才哪儿到哪儿哦! “一共2400担,亩产在400斤,开不开心!” 紫玉快速算出总数和亩产,笑看着一群惊得不知言语的人。 这点儿亩产,对一帮原住民来说是大丰收。 可对紫玉而言,真就差着十万八千里。 但她却很有自豪感,去年还是杂草丛生没有人烟的山谷,如今已是良田沃土,房屋环绕。 小麦亩产300斤,水稻亩产400斤,相对于外面一两百斤一亩的产出,已是高产。 “哇!我们有粮食了,有粮食了!” 最快醒悟的陈大,疯了一样的冲出院子。 “哈哈哈,有粮食了!” “有粮食了!谢少爷,谢少爷!” …… 有哭有笑的人群,纷纷冲紫玉跪下磕头。 有了这些粮食,预示着他们再也不用饿肚子。 若是在没卖身之前,就有这样的产量,他们也不至于卖身为奴。 一切都是命,让他们能遇到眼前的小少爷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