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这世界变化太快!-《大富贵人生》
第(2/3)页
受贺子龙的影响,李家三兄弟也是亦然将自己到手的二百万收入,全都投资进了明报的股票上去。这种完全信任贺子龙的态度,也得到了忠诚的回报。
仅仅隔天,看到明报的股价又上涨了10%,他们笑的完全合不拢嘴。二百万变成二百二十万的节奏,什么都没做,睡一觉起来就赚到了。感觉像在作梦一样不真实!
“可惜了,卖家太少,大家都在看好明报的股价上涨,都在惜货,现在我们有钱也收不到多少股票了。都把手上的股票拿住了,多等一阵子。先别出售……”贺子龙吩咐着。
“知道了,全听龙少的……”李家三兄弟对炒股不太懂,但是却懂一个理,那就是听贺子龙的准没错。
看着交易所的大屏幕上面,上涨的香港股票多,下降的少。每个人脸上都是红光满面,仿佛天堂就在此地。贺子龙却知道,如果这里的人,在九月开始没有陆续分仓跑路清货,那么大崩盘一来。
少不得,分分钟可能就会有人要跳楼。要知道,香港股价可是没有涨停板,降停板的呀。
只要条件允许,一天之内降90%,也是可能的。
想当年,中国那边也是如此,后来刺激太大,为了保护中国股民,免的有人赌性太大,给逼的跳楼,于是就有了涨停板,降停板控制。
而香港嘛,不但到了后世201X年还是老样子,而且交易都是T+0,也就是当天购进股票,也能当天出售。所以,可以说,只要灾难来了,一念天堂的同时,也随时可能一念就是地狱。
“要不要提醒一下查先生呢?他可是拥有明报60%左右的股份呀,上涨的时候赚的最多,自然是最好的。但如果崩盘,赔的最多的也会是他呀……”从交易所里走出来,贺子龙心里有点纠结。
股市无大神,就是不知道自己对金老这么说,人家会不会听他的?
金庸从1955年开始至1970年代封笔,总共写了14部武侠,根据保守估计,金庸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,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,可谓界“中国第一IP”。
《明报》创办时,资本仅10万元港币。
到《明报》1991年股票上市时,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,金庸独占六成。1992年,《明报》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,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,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。
因为有名又有钱,此时的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,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“报刊帮主”一般的存在。
-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