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五章大拜年-《崂山鬼道》
第(1/3)页
由于官员并不在紫禁城居住,并且有的会离得比较远,所以官员在临上朝前就要根据距离远近提前做好准备。根据《大明会典》的记载,每逢早朝,大臣们必须午夜起‘床’,穿越半个京城赶往午‘门’。幸好我皇上没有安排我参加早朝,只是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,才会临时通知我参加。
凌晨三点,大臣必须到达午‘门’外等候,当午‘门’城楼上的鼓敲响时,大臣就要排好队,到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时,宫‘门’开启,百官依次进入,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。今天因为是大拜年,所以不按常规,上朝时间推迟到了卯时末。
还有专‘门’负责纠察的御史,如果官员中有咳嗽、吐痰或者步履不稳的都会被记录下来,听候处理。通常,皇帝驾临太和‘门’或者太和殿,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。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进入大殿和皇帝共商国事,其余的则要列队在殿外等候。
我们到了午‘门’外的时候,已经来了很多官员,大家都忙着打招呼拜年,因为大婚时候去了不少官员,所以现在认识的也不少,礼节‘性’的打过招呼,我就在寻找,邢志伟和刘陶然。因为这次的朝会,是他们两个第一次参加,我们一个衙‘门’的我要先‘交’代一下,按品级来排位,怕他们找不着地方出丑。
好不容易才找到他们,现在的午‘门’前,早就是人山人海,一千多官员,加上家人轿夫‘侍’卫,‘乱’七八糟的加起来好几万人之多,我们三个互相拜了年,我告诉他们该怎么排队,怎么参见,把该注意的事项给他们讲明后,这才来到前面,我的级别高,可以有资格进入大殿去给皇上拜年,像他们几个,也只能在大殿外,跪着恭祝皇上新年快乐。
今天的大朝会,不同于以前的大朝会,这是来给皇上拜年的,皇上可能会有什么赏赐或者延长假期的恩旨,大家也都盼着,因为‘春’节的假期朝廷规定只有五天,有时候皇上会下旨,多放几天假,这要看去年的年景如何,和皇上的心情如何,所以大多数官员,都盼着皇上今年再有恩旨,多放几天。
时辰一到,负责上朝的鸿胪寺官员,开始安排,文武分两班入朝,文由左掖‘门’,武由右掖‘门’。入内后,先于金水桥南依品级序立,候鸣鞭,各以次过桥,诣奉天‘门’丹墀,文为左班(东班),武为右班(西班),在御道两侧相向立候。
到了时辰后,在一边的伺候的乐队,奏乐起,皇帝从御‘门’而出,大内‘侍’卫张五伞盖、四团扇,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;内使二人,一执伞盖,立座上,一执“武备”,杂二扇,立座后正中。天顺后,执伞、扇力士移到金水桥南夹立,只留座上之伞及夹武备二扇;座上之伞,遇风劲时也撤去。
皇帝安座后,再鸣鞭,鸿胪寺“唱”入班,左右两班齐进御道,再排班。此时文官“北向西上”,武官“北向东上”,行一拜三叩头礼,是为“大班”。公侯、驸马、伯自成一班(勋戚班),居武官班前而稍离。
行礼毕,鸿胪寺官对御座宣念谢恩、禀报前来参加朝会的官员数,这些人已于前日在本衙‘门’具本报名,此时在庭下或午‘门’外遥行五拜三叩头礼。若边方奏有捷音,“大者宣‘露’布,小者具奏本,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,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”。然后,进入朝会最重要的环节——奏事。
今天的奏事不同于以往,先是内阁几位大臣,对一年工作的总结,什么托皇上洪福,国泰民安,都是歌功颂德的好话,几位大臣结束后,是各个尚书的奏本,大同小异,也是皇上英明神武,天下万民之幸,今年还是风调雨顺,皇上龙体康健,接下来又是皇亲国戚们的祝词,当然,我们就是想说,也轮不到我们,就这样还一个时辰也没讲完。我们在大殿里面还可以,那些站在外面的官员,早就冻得瑟瑟发抖,又过了半个时辰,才奏完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