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接近黄昏的时候,寒蜩基本上已经胸有成竹。 他把计划在脑里腹中转了百遍千遍,自己觉得应当万无一失了。 从他这里能听到的是这一天李牧大帐的人来人往。不断有各种级别的将领进进出出。他们的脚步声全都带着振奋和饱满的期待,轻快而坚定。 寒蜩觉得这必是大战在即。李牧大军恐怕要有大动作。 经过他的仔细探查,他发现保护李牧的护卫中,真正武力值比较高的一共只有三个人。两人在帅帐外,一个人从始至终都在帐内。 帐内经常还有几个人,其中两个必是李牧的儿子,还有一位是老将军乐乘。 寒蜩知道这些。因为他来之前是仔细做过功课的。 寒蜩静下心来,决定在脑中再把计划走一遍。 首先,他需要先匍匐到距离李牧大帐最近的那顶帐篷侧面的阴影里。匍匐时要沿着帐篷侧边蒿草的缝隙,动作要轻。 他有把握不发出任何声音。 这第一步需要十个弹指。 然后在那里会经常有三人一队的巡逻兵。通过辨别脚步声,寒蜩判断其中一组相对战力较弱。 他需要在两个弹指间制服三人。这对他并不难。因为寒蜩有一手独门暗器“飞蝗针”。如果将“飞蝗针”准确打入人的穴道,可以瞬间闭人呼吸,使人晕倒。 所以第二步需要两个弹指。 这些动作必须不能发出声响惊动守护在李牧帐外的两名护卫。 然后寒蜩需要用五个弹指的时间,先换上昏倒那三人其中一人的赵军软甲。这样才有机会大摇大摆地接近李牧帅帐。 因此这第三步需要五个弹指。 走到李牧帅帐门前不能超过十个弹指,否则就会引起别人注意。 接近帅帐大帐门口时,寒蜩必须攻其不备,将两个护卫中的一个以一个弹指的时间制服。 然后等另一个巡视的护卫过来,寒蜩计划将他劫为人质,以向李牧禀报军情的理由进入帅帐。 这第四步至少需要十五个弹指。 另外,寒蜩所有计划必须在赵军军中晚饭时间进行。那个时候,大帐中只有一个护卫和李牧本人,再无他人。 这时候骗进入帐内,寒蜩必须在三个弹指间解决剩余的那一个护卫。否则,就会失去刺杀李牧的机会。 寒蜩是那种只完成任务,而绝不滥杀的人。所以如果可能,他不想杀死这些护卫。他自己觉得将这些护卫制服打晕,他还是有七成以上的把握的。 然后,只需再用五个弹指,他便应该可以将李牧刺杀。 因而这最后一步需要八个弹指。 他计算了一下,整个过程不能超过这四十个弹指。 至于杀掉李牧以后如何撤退,他现在完全没有概念。 “见机行事”是可以替代所有计划的。 寒蜩静静地伏在草中,像一只冬眠僵死的昆虫。 当暮色沉沉,天光渐弱时,阵阵炊烟从远处的帐篷升起来。埋锅造饭时柴草焚烧的味道,在空气中有些呛人。 陆陆续续,将领们从李牧的帐中撤出离开。寒蜩听到最后里面只剩下李牧和他的护卫。 当此时,明星已经在空中清晰可辨。暗蓝色的夜空澄澈深邃,却给大地晕染着最后一片将尽的光。 寒蜩动了。 他按计划顺利的沿着帐篷墙边的蒿草缝隙接近了李牧的帅帐。隐身在旁边的帐篷底边静静等待了一小会儿,果然见三名巡逻的士兵从面前经过。 寒蜩打出暗器,嗖嗖嗖,那三人没来得及惊叫,只来得及惊恐地将眼睛睁大,便倒地不再做声响了。但是这倒地的扑通声还是略略大过了寒蜩的预期。 似乎是引起了帅帐门前护卫的注意。那人往这边看了一眼。所幸蒿草较高,倒地的军士并不显眼。 寒蜩迅速地将其中一人拖到最黑暗和安全的地方,以极微小的动作,不发出任何声音的,换上了赵军的软甲。 然后他慢慢站起身来,昂首挺胸的大步向李牧帅帐前走去。 门外的两个护卫,其中一个围着帐篷巡逻,此时正转到了帅帐后面,不见身影。 另一个护卫见到一个赵国军士大摇大摆地走过来,警惕的抽出剑来问:“站住。帅帐不得靠近。你有何事?” 寒蜩用标准邯郸口音道:“有军情禀报。” 那护卫上前来怀疑地看着他问:“什么军情?” 寒蜩作势要从怀中掏出什么,其实只是用这只手吸引着那护卫的注意力,而另一只手,却同时打出了“飞蝗针”。 那护卫也是哼也没哼便要倒地。寒蜩一把接住他,用极快的速度将他拖到帐篷边的阴影里。 这时巡逻的那名护卫从帅帐后已经转出了身形。 寒蜩恭恭敬敬的立在门前。等那护卫过来,忽然从背后拔出一柄大刀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扯过那护卫,将刀寒森森横于他的颈前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