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章 死无对证-《汉时明月之夜未央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王太后脸色一沉,道:“哀家早就认定凶手是韩嫣无疑,若不是陛下坚持要详查,哀家当日便斩了那厮!如今这些时日过去了,陛下可曾查到些什么?”

    “眼下朕还没有十足的证据,但此事绝与丞相脱不了关系!”

    对田蚡的质疑明明白白地写在刘彻的脸上,这不禁令王太后又气又恼,“陛下究竟听了何人所言,对你舅父如此猜忌?这般捕风捉影的话竟也能言之凿凿?依哀家看,只要斩了那韩嫣,此事便就结束了!”

    “母后,朕体谅你与丞相姐弟情深,故而一再忍让,但母后如何就不能体谅朕?”刘彻终于忍不住了,大声言道,“朕自胶东王始便与韩嫣交好,情同手足,母后焉能不知?为何要在此事尚未定论之前,一再相逼?”

    王太后见状惊愕不已,刘彻素来对她孝顺又加,何时有过这般无礼,正欲斥责,未料刘彻起身道:“儿臣前朝还有些事务尚未处理,请容儿臣先行告退!”言罢俯首一礼,转身离去,只留下王太后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-----

    自刘彻从长乐宫回来后,备好的午膳一口未动,眼见着就是晚膳时分,瞅着刘彻依然把自己关在殿内,杨得意心中不免有些焦急,在殿外踱了几圈之后,招手唤来一旁的小黄门,附耳低语数句,小黄门会意而去。

    “陛下,该用膳了!”杨得意推开殿门,躬身入内道。

    “朕没胃口,不必传了。”不出所料刘彻依然罢了罢手。

    “陛下午膳只口未动,若是再不用晚膳…”杨得意好声劝道,话未说完,刘彻便打断道:“退下!”

    杨得意见状不敢多语,忽然身后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,“陛下!”杨得意闻声心里安定了些,转身见礼道:“见过卫夫人!”

    卫子夫望着杨得意会意点头一笑,杨得意放心地退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你怎么来了?”刘彻诧异道。入宫这么多年,若非他传召,卫子夫是素来不踏足承明殿的,今日骤然来此,刘彻自然讶异。

    卫子夫笑道:“臣妾见过陛下!不敢瞒陛下,陛下午膳未动,晚膳又不用,杨近侍自然着急,这才遣人找了妾身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多事的老奴!”刘彻骂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杨近侍也是关心陛下,还请陛下不要责罚于他。”卫子夫好声言道,徐徐走近望着长案上摊开的奏章,柔声道:“陛下既是心绪不佳,这些奏章不如晚些再看吧。”

    “好!”刘彻也是心烦意乱,索性就将手中竹简一扔,“听你的!”

    卫子夫走至刘彻身后跪坐下来,伸出手来在刘彻肩上轻轻按压数下,刘彻顿时感觉舒坦了许多,不由微微闭上了眼睛。

    “陛下,还是在为韩大人之事忧心吗?”卫子夫在耳畔轻轻问道。

    “嗯…”刘彻微微颔首。

    “陛下与韩大人交好多年了吧?”卫子夫的声音柔柔飘来。

    “是啊,在朕还是胶东王时便与他相熟了…”刘彻的脸上显出一丝笑意,思绪慢慢飘远,“那时朕的陪读是弓高侯的嫡孙,韩嫣因是庶孙便作为随从一道入宫,但朕就是喜欢他,不久朕便向先帝要了他做陪读。但与其说是陪读,不如说是陪玩更为贴切,那时他与朕一道偷偷地爬到树上掏鸟窝,趁着夫子睡着在夫子的脸上作画…”

    刘彻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,“再大些时候,他便和朕一道学骑射,一道外出狩猎,朕在外面做的那些不合规矩的事,都是他来替朕背着。朕与他虽无血缘之亲,却情同手足,这些年来,是他陪着朕走过了那些最难熬的时光,也是他时时提醒朕,要忍耐,要等到重掌乾坤的那一天…”

    言及此处,刘彻声音慢慢黯了下去,“即便朕重掌乾坤又有何用,母后认定他有罪,非要让朕杀了他,朕今日在长乐宫又一次拂逆了母后之意…你说,朕怎么办才好?”刘彻拉过卫子夫,将头埋入她的怀中,痛苦不堪。

    卫子夫轻轻抚摸着刘彻,就像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般,柔声道:“陛下,太后怒气未消,假以时日总会慢慢散去。陛下与太后母子连心,令陛下难过的事情太后定然不会做,给太后一些时间,韩大人吉人天相,一定不会有事的!”

    “嗯…”刘彻点了点头,望着案上微微跳跃的灯芯,他希望真的只要假日时日,一切能够重归平静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