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九章 孤勇者-《我全家都带金手指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临近过年,倒计时还有四天时。
    谭家军和李家军旳兵将们归来了。
    大部队终于回来了。
    大部队要赶在春节那日进京。
    因为山河已无恙,英雄要归家。
    永甸县的城外官路上,一队队军旗正迎风飘扬。
    整齐划一的脚步声,每迈出一步都像是在涤荡着人心。
    百姓们自发从城里来到城外送行。
    乡下的村民们,是由各镇各村选拔出的代表来送英雄。
    只看,大军最前端就是由二十人抬着的棺木,里面装着的正是李大将军的骨骸。
    为带回李大将军的骨骸,言官曾两次去和敌国谈判。
    不停地谈。
    对待这事儿,态度也很坚决,那就是不放弃一根残骨,让敌国必须挖也得给挖出来。
    当初是谁处理完李将军剥皮后的尸骨,到底埋在了哪里,必须得给找出来。
    李大将军的后面,是三人一排的棺木。
    足足有十一排队列。
    十一排队列里抬的,全是有名有姓有很高品阶的带兵将军。
    将军就牺牲了这么多,就可想而知死去的兵卒有多少。
    而那些兵卒带不回来了,他们都埋在了异地,再回不来家乡。
    能带回来的,不过是战友们捧着的一个个名牌。
    黑木上,刻写着他们的名字。
    “礼!!”
    百姓对大军有出征之礼,有征战之礼。
    皇上对大军有校阅之礼。
    如此繁琐的军礼中,唯独班师回朝的祭礼最让人难过。这代表牺牲了好些人。
    所以在这一刻,百姓们脸上的表情是肃穆的。
    半大孩子们的目光,是懵懂中又带着愤怒。
    不知有多少目睹这一幕的小孩子们, 正在心里暗暗发誓, 等到他们长大了,再不容任何人侵犯边疆。
    此时,在那声提示的“礼”后,百姓们正纷纷半跪低头。
    左里正也带着秀花和左撇子、白玉兰等村民们, 为逝去的英雄们单膝跪下。
    但游寒村这处, 有许多人却不用跪。
    因为他们行的是军中祭礼。
    朱兴德、杨满山、罗峻熙、左小麦并肩站在百姓队伍的最前面,他们掏出随身佩剑, 箭尖指天。
    左小豆跪下身, 看眼前方满山挺直的背影。
    左小稻是跪在白玉兰身边,看了眼小妹一身男装的背影。
    此时, 这四人的身后, 还有许许多多参与此次战役的人。
    这些人都曾上过战场。
    一日为兵,上过战场,终身是兵。
    所以这些人行军中礼,丝毫不为过。
    就可见, 为北方这场大战, 永甸县人出了多少兵力, 还是民转兵的那种, 曾死过多少人。
    这也是谭老将军决定途径这里的原因。
    永甸县、包括永甸县所在的城池, 举一城之力送粮, 民转兵人数最为壮观, 被称作这场战役的英雄之城并不为过。
    这不嘛, 这一幕可能也超乎了许多百姓的想象。
    毕竟平日里, 百姓们只知道谁家孩子去了前线,有没有回来什么的, 并不知道能有这么多人数。
    今日,当这些人行了军礼, 大家才知晓原来人群中的一些人看起来平平无奇的,和他们形象没什么差别, 但就是这样的人,曾上过战场、杀过敌。
    罗峻熙的书院恩师, 此刻正隔着大军, 在官路另一边望着罗峻熙。
    更有许多人控制不住目光,在频频看向行军礼的左小麦。
    女将啊,太稀奇了。
    县里和下面各镇开酒楼和各种买卖的老板,也是通过这一幕才知晓, 原来开酒铺子的左家,曾经去那么多亲人到战场杀敌。
    那为啥之前没听说呢。
    虽然左家酒被选为军中酒, 这事儿他们早先是知晓的。
    甚至还有人背后说过酸话, 说福祸相依。
    如若打胜仗了,左家酒就会名气大涨。
    但是左家并未宣传家里人除了送酒,还有好些亲人上战场杀敌。
    要是大肆宣传,不敢说别的,他们这些做买卖的人能做到多订一些左家酒的。就冲这份心里的崇敬。
    不知道为啥,左家并没有拿这事儿出去显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