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小安王摆头,“没有,这次他也是迫不得已的。” 谁能逼大陶国军师,衣沐华满心疑问,却发觉小安王望她和公孙束,旋即明白,正是他们识破大陶国军师的计谋,才导致大陈国与大陶国结梁子。 大陈国之后针对大陶国,大陶国进行反击。 大陶国军师不愿战火燃到自己国土上,就引到大乐国那,此等心思,不可不畏歹毒啊。 一行人靠近黄渠岭,登上旁边的高山岗上观战, 黄渠岭位于大乐国和大陈国交接地,北面是大陈国,南面是大乐国,此时战火集中在黄渠岭北面。 照目战火分布看,大乐国将战役压制在北面,占了上风。 观察一阵,小安王问道,“师弟,你觉得谁会赢?” “大乐国。” 战虽没有打完,可是公孙束已经看到了结果。 小安王:“道来听听。” 公孙束:“原因有三,第一,大乐国抢先抵挡黄渠岭,抵挡战场后,他们先做休整,待大陈国士兵抵达后,不给他们休息机会,直接进攻。 小安王:“你怎么分辨出大乐国的士兵先抵达战场?” 公孙束等人是战争开始后才到,可看不见双方谁先抵达。 衣沐华插话,“大乐国战士行动迅猛,而大陈国的士兵行动迟缓,一看就知大乐国休息过,而大陈国疲劳应战。” 小安王:“后面两点呢?” 公孙束指着远处,“那里起了狼烟,我想那边也有一场战役。” “那是?” 小安王完全跟不上公孙束的思路,衣沐华不得不再解释,“那边是大陈国过来的必经之路,大乐国阻断了他们的后援路线。” 小安王斜她一眼,“你若真了不起,就把他没说的第三点补充上,你能道出,我就服你。” 公孙束是定之的关门弟子,名师出高徒,他能道出其中原因,那是应该的。 小安王见衣沐华插话,心里大为恼火,搞得好像只有自己不知道似的,这才呛她。 第三点对于衣沐华而言,并不难,“第三自然是出其不意拉。”她指了指黄渠南边,“你没发现那里的大陈国士兵少于大乐国士兵么,这显然是大陈国的人遭到大乐国人的偷袭,若大陈国知敌人兵力多,还用这么少的兵打,便是傻子了。” 还真就是小安王一个看不透局势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