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…… “哈哈,妹子,咋样? 咱就说了,咱家老四那边绝对不用担心吧? 肯定能把事儿做得特别的好,超出咱们所想。 这些事儿交给老四,让老四去办,咱放心!” 朱元璋知道自己家妹子,一直都担心着老四,所以在处理了这些事后,便亲自前去把老四已经成功控制了局面的事,说与了马皇后听。 马皇后长松了一口气,嘴里面立刻轻声念叨起来。 像是在感谢列祖列宗,诸天神佛。 “这老四,胆子也太大了点儿! 怎么敢如此冒险! 只带了三百人,他是怎么敢到备倭水师之中,去行此事的? 那可是四万多人! 万一一个控制不好,万一那吴忠没听他的,反手把他给擒拿下来,这事儿不就完了?” 欣喜之后,便是一阵的后怕。 朱元璋道:“妹子,咱也没想到老四行事如此激烈。 不过吴忠这个吴祯的儿子,咱还是知道一些的。 和他爹吴祯相比,要忠厚老实的多。 咱把吴祯给调走,把他儿子留在那里。 有他儿子在,咱觉得备倭水师里面的不少人,应该是不会胡来的。” 朱元璋提起这事儿,多少有些得意。 备倭水师那边的局,他可是老早就开始布置了。 让老二老三老四他老五,他们不再大本堂里读书。 看似是为了他们,实际上也有着吴忠这么一个后手。 他们不在里面读书了,那么吴祯吴良,以及其余那些勋贵们、和老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儿子,自然而然也就没必要再继续在大本堂读书。 回到他们的身边,是理所当然。 “好你个朱重八!你算的倒是多! 是不是连咱家老四,会只带着些许亲卫,来个单刀赴会,也给算到其中了?!” 朱元璋不说这话还好,一说这话,马皇后突然之间变了脸色。 顺手抄起鸡毛掸子,对着朱元璋就抽了上去。 朱元璋登时神色大变,再也得意不起来。 不是…自己说出这些,自己家妹子不是应该夸夸自己考虑深远的吗? 怎么自己家妹子,却往这上面猜想了? 女人的心思,可当真不好琢磨。 往往看事情的角度,就是这么的刁钻,让人猝不及防。 “妹子,没有没有,咱咋会干这等事儿? 咱只是想着,有老四在,能够比较好统领巢湖水师那边的人。 备倭水师那边的不少人,看在他亲王的身份上,很多行事也不敢太过于肆无忌惮。 吴忠和他又是同窗,且关系不错。 有老四在,他很多事儿都不敢太胡来。 可咱真没有想到老四会这么勇猛。 干出这等事。 妹子,咱冤枉啊妹子!” 朱元璋一边跑着躲闪,一边扭头向马皇后进行解释。 坤宁宫里,鸡毛纷飞,一时之间充满了快活的气氛…… …… “臣宋濂拜见陛下,问圣躬安。” 第二天,早朝结束之后,宋濂来到了武英殿这边。 听到那守门的王公公通传,说让他进去相见。 宋濂便一路走进了武英殿内。 进入后,立刻对着朱元璋行礼问安,特别的恭敬,一丝不苟。 “朕躬安。” “来人,给宋先生设座。” 朱元璋笑着说道。 立刻就有人上前,搬来锦敦让宋濂坐。 宋濂这个时候,才把目光往殿内稍微打量了一下。 一眼望去不由的微微一愣。 因为这殿内,除了他之外,还有一个身穿官服的人在这里坐着。 这人不是别的,那是国子监祭酒宋讷。 皇帝把这个北侉给喊来做什么? 北侉子知道什么礼? 虽然都是姓宋,而且年纪都不小,甚至于宋讷的年龄,比宋濂还要大。 但是宋濂和宋讷却没有什么关系。 两个人,一个是南人,一个是北人。 宋濂为儒家宗师,是无数儒生们公认的文坛领袖。 宋讷学术造诣同样不低,可以说是北方士人之中,最为出挑的一个。 彼此之间会有些看不上眼,倒也正常。 “宋先生,咱这边已经把闺女,许配给了韩国公家的长子。 接下来定亲,还有成亲等,都需要用什么礼,宋先生需要多费费心才好。” 宋濂闻言,那是一点都不慌。 毕竟他已经提前进行了准备。 当下就在这里说了起来,各种典故,还有礼仪的出处,是信手拈来, 不一会儿的功夫,就给出来了四套方案。 说完这些后,宋濂不着痕迹的暼了宋讷一眼。 觉得自己在这上面,绝对会稳压宋讷。 可见在争高低上面,便是连大儒,往往也不能免俗。 宋讷却坐在那里,眼观鼻,鼻观心,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到一般。 “好,宋先生果然学识渊博。 那就按照第二套方案来吧。 咱看这个更合适一些,没有那般繁琐,却也把各方面都给兼顾了。” 朱元璋笑着定下礼仪,并顺带夸了宋濂一句。 宋濂心里面舒畅多了。 “不过,宋先生,咱这次找宋先生前来,除了这些外,还有一些别的事情。” 还有别的事儿? 宋濂闻言顿时愣了一下。 这……太子殿下在此之前,可没和自己说自己说呀。 “陛下,敢问是何事?” 他拱手行礼。 朱元璋笑着道:“也没什么大事。” 朱元璋不说这话还好,一说这话,宋濂的心都不由的提了起来。 皇帝的话,很多不能信,需要反着听。 越是说小事儿,往往却能弄出大事来。 莫非……是和海运,还有海贸这些相关? 只是……这些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啊? 自己就是个读书写文章,教太子读书的。 其余的全都没参与。 这一次市舶司的事情,就算是有再多的牵扯,那也牵扯不到自己的头上来。 宋濂一时间,脑子里显得有些乱,想不明白皇帝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。 再看看在一边坐着一言不发的宋讷,就越发的拿捏不准,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。 朱元璋倒也没有卖关子,当下下便开了口,说出事情的缘由来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