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又过了两个多月,海面全都是打桩的号子声。 “呦吼嘿!” 截止到现在,整个担担岛的海带养殖面积加起来有九千多亩。 这个规模已经相当大了,哪怕在前世,担担岛的巅峰养殖规模也才两万亩左右。 目前已经都快达到一半了,看数字好像很多的样子,可跟担担岛周边海域比起来,九千亩并不算大。 再加上李多鱼对养殖区域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规划,海带养殖区全都集中在一片名为[小雷洋]的海域。 岛上的村民并不能随便乱养,必须要到村里面先报备才行。 所以哪怕搞了近九千亩海带,目前担担岛的海面看起来还是相当开阔的,并没有很乱的样子。 要是站在岛上最高的山顶看下去,就可以看到海带养殖区域纵横交错,船开过去时,都能看到明显的水路。 十二月上旬,马上就到夹海带苗的季节,今年的冷空气来的比较晚。 李多鱼预估可能要元旦前后,才能开始夹海带,而刚好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那段时间了。 到时候,他不单要开始捞鳗鱼苗,南日镇那边的养鳗厂养殖的那些罗非鱼也要迎来收成。 另外大竹村的那些竹制品,马上也要出口,实际上,青蟹已经可以出货了。 可李多鱼打算再等等,差不多在过年前的那个月再集中上市。 现在李多鱼只想先把海带田给弄好来,十二月的海面,风吹过来,已经很冷了。 可海上干活的这些人却一个个热火朝天的样子,总共八条船将近五十位工人在海面上打桩。 一条条绑着塑料泡沫的海带绳漂浮在海面上,整个海面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型的海上田野。 这要是来一个会写散文诗歌的,说不定,还真能出不少优秀的作品。 这还是真的,自打担担岛的名声打出去后,还真就有一些文人墨客想到他们担担岛来采风。 可有个条件,那就是希望他们村能包吃包住,李多鱼当场就给否了。 老子这么好的海岛、这么好的海上田园题材,还要给你们包吃包住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。 也因为李多鱼拒绝的太狠了,以至于《诗歌》这本诗刊里,还有首朦胧诗是专门用来讽刺李多鱼的。 说他是铁公鸡。 说他是资本家。 得知此事后,李多鱼笑得那叫一个开心,周晓英却觉得他有毛病! 而今天是打桩的最后一天,老李特意准备了一根绑着红布的大木桩。 这一次规模比较大,大多数海带桩,用的都是毛竹桩,但头尾位置,李多鱼依旧采用的是大木桩。 毕竟木头桩还是比较抗风浪的,哪怕遇到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,要真拔桩了,也不会一拔一整片。 随着李多鱼缓缓将木桩放进海里面,打桩的张师傅启动了起网机。 现在打桩师傅都是用改装的起网机用来打桩,效率非常的高。 以前打桩用的是人力,需要将近十个一起拉绳子,才能把锤头拉起来。 现在直接用起网机拉,整体效率是以前的五倍以上,且还特别的省力。 伴随着哐哐哐响的声音响起,那根绑着红布的大木桩打进了海底。 当大家看到那个带着泥沙的锤头从海里面捞起后,老李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。 上面挂着一串鞭炮,随后他拿着嘴里正在抽的烟头,点燃了鞭炮的引信。 打桩的张师傅说道:“李主任,恭喜啊,今年发大财!” 光着膀子,黑了好几个度的李多鱼咧嘴对着大家说道:“这次真的非常感谢大家,等会大家别走,到我们担担岛去,我请大家吃顿饭。” 有个打桩的工人说道: “李主任,有酒喝吗?” “肯定有,管够,百分百给你灌到醉。” “那我们就不客气了。” 李多鱼前世也只是个底层打杂的,所以跟这些人相处起来还是非常融洽的。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现在是大老板,是百万富翁了,就把自己高高挂起。 相反他特别喜欢跟渔民在一起,打桩的这两个月,李多鱼同样也是吃大锅饭和大锅汤,并没有给自己开小灶。 第(1/3)页